<samp id="jhkks"></samp>

    <span id="jhkks"></span>
    <optgroup id="jhkks"><li id="jhkks"><source id="jhkks"></source></li></optgroup><span id="jhkks"></span>

    1.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水洞溝遺址發現10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在寧夏銀川召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08-12

        銀川8月11日電 (記者 于晶)8月11日,水洞溝遺址發現10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在寧夏銀川召開。來自國內外舊石器考古研究領域的考古文博機構與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百余名考古專家、學者齊聚銀川,總結百年來寧夏考古工作取得的成就,共話如何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座談會上,考古專家、學者以《水洞溝第1地點視角下的南西伯利亞和中亞東部石器技術與類型的多樣性》《舊石器時代晚期早段水洞溝人群的適應變化與技術轉型》《跨越長江的良渚文明》《寧夏發現的夏商周石器文化遺存》等為題進行學術報告,深入挖掘水洞溝遺址的文化內涵,多層次、全方位闡釋寧夏歷史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

        水洞溝遺址位于寧夏銀川市東29公里的靈武市臨河鎮,黃河支流邊溝兩岸。1923年,水洞溝遺址被首次發現并發掘,揭開了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篇章。水洞溝遺址百年來歷經6次大規模發掘,發現了12個舊石器遺址點,出土1萬余件珍貴遺跡、遺物。在跨越距今4萬年到1萬年左右的時間里,水洞溝的古人類留下了大量的石器、骨器、裝飾品,動物骨骼化石以及火塘等數以萬計的遺物、遺跡。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劉俊表示,水洞溝從發現之初就受到國際關注,因為它是中國最早發現并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推翻了“中國沒有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論斷,水洞溝遺址在解決現代人起源與擴散、人類對氣候變化的生存適應,以及東亞地區現代人起源、農業起源等一系列國際重大課題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國際上享有重要學術地位。

        寧夏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百年來,寧夏考古工作者從距今4萬年到1萬年的靈武水洞溝遺址、青銅峽鴿子山遺址、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等項目的考古發掘,讓寧夏成為研究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現代人起源”這一重要課題的關鍵區域。下一步,寧夏考古將著重推進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西夏考古等重大考古課題的研究,充分闡釋寧夏地域在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中的重要價值和地位,發揮考古研究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国产最新上传97超碰无码_少妇人妻久久综合_亚洲av片不卡无码影视_97久久久亚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