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校美術類畢業青春芳華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3-07-09]
——觀二〇二三年高校美術類畢業展
高 洪
炎炎夏日,擋不住人們的觀展熱情。近期,國內各大美術院校和綜合院校美術設計專業陸續舉辦畢業展,展館外大排長龍,展廳內人頭攢動。高校畢業生圍繞藝術創新、科技進步、文化傳承等主題探索時代表達,通過作品傳遞美學理念,展現出當代學子的創造活力,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和一個值得研究的藝術現象。
大膽創造 別開生面
作為學習成果的體現,畢業作品凝結著畢業生的巧思和心血。他們以獨特視角,探究時代變遷、藝術創新,通過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表達深層思考。
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廳里,一座精巧的唐風建筑群微縮模型吸引觀眾駐足端詳:鱗次櫛比的亭臺樓閣間,居然穿插著現代化交通系統和科技設施,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這件名為《東都秘錄》的作品,將唐代東都洛陽建筑與科幻元素、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想象相融合,創新演繹歷史文化故事。
從平面展示到立體構建,從靜態呈現到動態演繹,思維敏捷的青年學子為藝術創作注入活力。在各大院校畢業展上,學子們對新內容、新形式、新材料、新語言的探索豐富多彩。以魯迅美術學院等高校畢業展上的雕塑作品為例,其中既有以具象語言展開的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創作,也有以抽象語言進行的觀念表達和浪漫想象,作品的科技感、時代感、交互性不斷增強,令人耳目一新。
藝術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形象化思維是他們反映時代的方法,蓬勃的創造力則為他們提供了迎接未來挑戰的底氣。
科藝融合 拓展邊界
信息技術浪潮氣象萬千,藝術創作和教育同樣與時俱進。在藝術創作領域,數字技術以其多元開放的特征,促進了藝術媒介、形式、語言、風格的更新,以及創作方式、創作場域的改變,從而催生全新藝術形態和成果,推動理論創新,構建面向未來的科技美學。在藝術教育領域,新技術則促進著新的學科體系和教學方式的形成。從畢業展中可以窺見這些新變化。
許多學生借助跨媒介、跨學科知識創新藝術表達,展現對科技發展的思考。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以“混合現場”作為畢業展的主題。在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邊界不斷消解、融合的今天,展覽探討了新技術為社會生活、藝術創作和設計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中央美術學院學生的設計作品《AI·I:設計師的第二大腦》則融合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學科知識,試圖在人類和人工智能之間探尋協作共生的解決方案,同時讓歷史資料庫中的設計煥發新生。
將科學技術與藝術設計相結合以回答現實課題,是設計類畢業創作的重要趨勢。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畢業展上,一些學生圍繞鄉村振興、城市更新、智慧社會建設等熱點,提供創意解決方案,展現當代學子以藝術服務社會的理想抱負。北京服裝學院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的畢業展,則從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出發,著力于傳統紡織工藝與先進科技手段的融合創新。學生們通過運用智能紡織品、電子纖維等,探索服飾、家紡等領域設計的更多可能。
在跨學科教育的帶動下,青年學子將藝術與科學、哲學等學科緊密結合,靈活應用前沿技術,持續拓展藝術邊界,推動學科融合發展。
傳承文化 致敬經典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畢業展上,許多學生通過汲取精華、巧妙構思、創新語言,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古老文明在傳承中綻放新光彩。
如何“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不少學生自覺展開探索。中國美術學院學生的設計作品《今之六藝》以“禮、樂、射、御、書、數”6個象形文字為基礎,運用現代圖形與服飾語言重新詮釋漢字的象形性,并將其穿戴在身上,表達對當代人與傳統文化之間關系的探求。在廣州美術學院舉辦的《丹青引》跨媒體光影時裝秀活動上,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畢業班學生通力合作,以現代跨媒體時尚元素詮釋中國詩詞歌賦的美學境界,為觀眾帶來一場傳統與現代相交織的視覺盛宴。
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以新鮮創意向經典致敬,是畢業展中的亮點。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學院學生作品《桃花扇》,靈感源于清初孔尚任的同名昆曲劇本。創作者以工筆細致勾勒桃花盆景、雅致團扇等意象,力圖還原戲文中的意境;又將魔方、拼圖藏于畫面,實現傳統場景的現代轉換。壁畫系學生作品《西游本紀》則根據文學名著、文獻史料中的相關描述與記載,結合創作者對《西游記》的理解與體會,以客觀的視角和生動明快的風格,再現原著中的30余個經典藝術形象,受到許多觀眾喜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藝術創新創造帶來豐厚滋養。進一步開掘中華文化寶藏,傳承中華美學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青年學子在未來藝術之路上方能有大作為。
反映時代 服務社會
與時代同行,是畢業展優秀創作的共性。這些作品關注社會、扎根生活,力求反映、回應時代需求和人民心聲。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展即以“畫·時代”為主題,通過主題性美術創作、創意設計等展現藝術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密切關聯。服務百姓生活是青年學子設計創作的焦點。圍繞地鐵隧道日常監護與應急救援、高鐵乘坐體驗的智能化、老年群體益智健身等課題,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的學生以充滿人文關懷的思考交上一份份立體答卷。為助推鄉村振興,中央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專業的學生們提出多種智慧系統解決方案,賦能美好田園生活。
近年來,各高校畢業展影響力不斷擴大,使其不局限于校內成果交流展示,而是輻射至更廣泛的區域及社會群體,藝術創作的傳播度和公共性持續提升,為推動全民美育貢獻力量。在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展開放期間,學校舉辦了“‘美術館之夜’公共美育周”“特色主題日”“創意市集”等活動,讓大眾近距離感受濃郁藝術氣息,為城市增添繽紛藝術景觀。中國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等高校,同樣讓畢業展走出校園,讓藝術與大眾共情、大學與城市共融、成果與社會共享。
畢業展是一場青春的盛宴。在百花齊放的藝術創作中,新一代青年學子展現出求新求變、積極向上、開放包容的精神風貌,以及運用自身專業知識服務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擔當。畢業展也是各高校特色教育教學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從中可以看到跨學科、多元化的藝術教育教學方式正助推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畢業展還是開展社會美育的載體,一批優秀作品在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更多前沿理念,為產業升級和文化創新提供有益啟示。期待青春力量書寫出更絢麗的時代華章。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